安吉白茶是在浙江省安吉縣區域內種植的白葉1號茶樹品種,以其春季白化鮮葉為原料,通過殺青、理條、烘干等工藝制成的一種針形綠茶。而非福建等地所產的以多毫嫩芽為原料,經自然萎凋制成的紅裝素裹的半發酵茶(白茶)。
作為一種珍罕的變異茶種,安吉白茶屬于“低溫敏感型”茶葉,其閾值約在23℃。安吉白茶采摘開始時間一般為清明前(3月中旬-下旬之間),采摘周期一般為20天左右(夏、秋時變綠,也有采摘,但多制作成紅茶,產量占茶葉全年產量的六成)。安吉白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,其氨基酸含量達到6.269%,高于普通綠茶2倍以上,而茶多酚含量僅為普通綠茶的一半左右。
宋徽宗在《大觀茶論》中寫道:“白茶自為一種,與常茶不同。其條敷闡,其葉瑩薄。崖林之間,偶然生出,雖非人力所可致。有者不過四、五家,生者不過一、二株,所造止于二、三胯而已?!睆乃位兆诘拿枋鲋?,我們可以看出,在北宋時期,白茶已是當時最為珍貴稀少的茶葉品種。其品質,用宋徽宗的話說就是:“如玉之在璞,它無與倫也”。評價非常之高。只是在“白茶”一文中,宋徽宗沒有講明這白茶產自何處。因而,900年來,人們一直是只聞其名,不見其形,成為中國茶葉史上的一個懸念。經國內有關專家考證認定,宋徽宗所講到的白茶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才被發現的、生長于浙江安吉縣的安吉白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