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山燒,俗稱“秣秫燒”,是一種“純高粱固態手工釀制蒸餾酒”。其釀制歷史,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古越時期。同山燒采用深山泉水,配合特有工藝,經層層工序釀制而成,同山燒呈天然淡紅色,色澤亮麗,酒品細軟綿長,猛而不烈,杯留余香,飲后不口渴,不上頭,具活血、養神、增勁、祛風及滋補等功效。2009年,同山燒的釀制工藝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素有“江南小茅臺”的美譽。
關于同山燒,坊間一直流傳著兩段傳說,一是同山燒原料高粱的傳說。同山當地有一句諺語:“同山麻雀也能喝二兩酒”。為何會有這樣一句諺語呢?原來傳說遠古時,同山并無高粱,天性淳樸善良的山民們與鳥獸和諧相處,每到冬天冰雪封地,山雀無處覓食,山民們還會撒谷喂鳥。有一年,同山遭遇了百年不逢的大旱,山民們個個愁苦了臉。被貶人間的雀仙為報山民喂食之恩,飛到天宮盜得一株火紅的高粱穗,被看守天門的雷公發現,雀死種落。幾日后青青的高粱苗破土而出,山民初見尚不知道是糧食,待到成穗后,方知可食。后來,一位山民在田間掘出一塊石碑來,上面刻著雀仙天宮盜種之事,方知恩人竟是小小的雀鳥。
自那以后,同山人更是善待雀鳥。再到后來,同山人學會用高粱釀酒的時候,麻雀也因日日啄食,時時聞著酒香而變得酒量奇大,故有“同山麻雀也能喝二兩酒”的說法。
二是同山燒起源的傳說,傳說古時同山的先人常以打柴為生。由于山高密林,一入深山,數日方回,是以人們上山打柴之前,總會用當地特有的高粱做成飯團,隨身攜帶,以備充饑。
一日,一壽姓人上山砍柴,照例將飯團懸于樹枝之上,一路砍柴至密林深處,忘了歸途。待到中午用餐時分,遍尋不到飯團只好餓著肚子下山。
數日后,這人又進山砍柴,正揮刀的時候,忽聞一陣奇異芳香自不遠處傳來。一路尋過去,卻找到了當天掛在樹上的高粱飯團,已有酸液滴下。山里人惜糧心切,也顧不得飯團已餿,一吃之下,那汁液竟然甘美醇厚,口齒留香。
下山后,這家人把家中的高粱悉數取來,潛心試驗,便有了今日的同山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