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不同種族的采珠史與他們的文化同樣悠久。追溯起來,天然珍珠的采擷史至少已達數千年之久。
老外自古愛珍珠
埃及人、波斯人及印度人都對珍珠有著濃厚的興趣。古羅馬人也對珍珠情有獨鐘,他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從波斯灣地區購回珍珠。由于珍珠難得,價值昂貴,佩戴珍珠便成為古羅馬權貴身份的象征。
印度人對珍珠的喜好更是數千年之前的事。印度南部的印度洋淺海水域是優質珍珠的原產地,印度人早在四千年之前就已知道珍珠的華貴,無論是佛學經典上還是古印度的文化典籍上,有關珍珠的記載比比皆是。古印度的《法華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就記載說,珍珠是“佛家七寶”之一。
西歐人喜好珍珠則是公元之后的事,而西歐珍珠時代的到來則在十五世紀之后。1530年之后,歐洲許多國家開始為珍珠立法,規定人們必須按照社會地位及身份等級佩戴珍珠。于是,珍珠開始像其他貴重的寶石一樣,成為貴族男女炫耀財富與地位的標識。
豐富多彩的中國珍珠文化
中國的珍珠史始寫于6000年前的大禹時代。據《海史?后記》記載,公元前約4000年,中國傳說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“南海魚草、珠璣大貝”為貢 品。根據大禹的生活區域分析,當時的南海應該在今天的江南地區,珠璣與諸暨諧音,今天的珍珠之鄉諸暨,或許就可能是文字記載中最早的產珠區。
此后的一千余年中,有關珍珠的記載更是不絕于經傳,留傳后世的《詩經》、《山海經》、《爾雅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周易》等,都有對珍珠的描述。
自秦漢以來,珍珠飾品更是迅速普及,帝王將相、達官貴人無不以珍珠裝飾為榮,于是捕珠業開始興起,許多漁人甚至以捕珠為生。
悠久的珍珠歷史,也孕育著豐富多彩的珍珠文化。在各類史書和民間傳說中流傳著眾多有關珍珠的記載和傳說,他們和珍珠一樣,是中華文明的綺麗瑰寶。而有關珍珠的傳說,莫過于“中國珍珠之鄉”諸暨流傳的“明珠射體孕珍珠”故事。
相傳在素有珍珠之鄉美稱的浙江諸暨,珍珠與中國古代美女西施渾然一體。相傳,月亮女神嫦娥擁有一顆巨大的珍珠。她十分珍愛它,時常帶在身邊,只在外出時讓五彩金雞守護。一天,嫦娥和吳剛溜到桂花樹下私會,又將珍珠留給五彩金雞。金雞便像平日一樣,將珍珠拋來拋去,把玩起來。也該這天有事,金雞玩得興起,結果用力過猛,珍珠一下子彈出月宮,直落九霄云下,掉進浙江諸暨的浣紗溪里。金雞大驚失色,振翅飛出月宮,緊追出來。沒有想到的是,這珍珠原來也是有靈性的??吹酱说仫L景迷人,遠勝寒冷的月宮,她死也不肯回去。眼見金雞追來,珍珠無處可逃,忽見溪邊有一婦人浣紗,它情急生智,一下子跳出水面,徑直飛入婦人的口里。金雞飛來,站在苧蘿山頭,怎么也找不到珍珠,只好長叫數聲,回月宮受罰。婦人回到家中,當即懷下身孕,十六個月后生下一女,就是歷史上的西施。